2018年,【鋼制拍門廠家】助力水利行業產品質量標準會在石家莊召開,全省水利鋼制拍門廠家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水利工作方針,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全面落實“一優兩高”戰略部署,精細安排、真抓實干,全力推進水利建設、管理、改革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水利發展謀長遠,“引黃濟寧”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貫徹落實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將引黃濟寧工程作為事關我省未來發展全局,支撐國家蘭西城市群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戰略性工程加以推進,盡銳出戰,專班攻堅,在較短時間內編制完成了工程可研報告并報水利部審查,同步開展相關附件、專題編制及報批工作。那棱格勒河水庫供水工程、蓄集峽水利樞紐供水工程、“三灘”引水生態綜合治理一期、香日德水庫及灌區等重大水利項目可研報告已編制完成。
水利工程補短板,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效。主動順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大勢,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在積極爭取落實中央、省級水利建設資金的同時,與國開行等六家銀行簽訂《全省重大水利項目投融資合作戰略協議》,采用PPP模式為引大濟湟西干渠、湟水北干渠扶貧灌溉二期工程項目建設融資38.4億元。全力推進重大工程建設進度,引大濟湟西干渠、北干渠二期、蓄集峽、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等重點項目均實現年度預定目標,黃河干流防洪工程主體工程基本建成,黃河沿岸四大水庫灌區主體工程通水試運行。
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管理能力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進河湖長制,河湖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全面建立了與河長制緊密銜接的湖長制體系,明確五級湖長1653名。河湖“清四亂”等六大專項行動扎實有效,河湖面貌明顯改觀。扎實推進開展“水利管理年”活動,強化水利建設運行、市場主體信用、水利生產安全和質量監督管理,水利安全生產工作實現“零事故”,水利工程質量大幅提升。深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水資源管理指標嚴格控制在“三條紅線”(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之內。農業水價、水流產權確權試點、水利“放管服”和政府機構改革等工作有序推進。
民生水利辦實事,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水利保障取得新成效。實施了39項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使47.2萬農牧區群眾受益,涉及貧困人口9.64萬人,為目標任務的137.7%。灌區改造、節水灌溉等一批項目建成運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95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85平方公里,為年度目標任務的242.5%;綜合治理小流域25條,完成坡耕地治理6.56萬畝,對28座淤地壩實施了除險加固。人民群眾的水利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防汛抗旱保安全,防御水旱災害取得明顯成效。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責任制,突出抓好水庫(水電站)、淤地壩等重點部位及山洪災害防治、河道安全度汛工作??茖W應對了14次強降水過程、22條河流發生的不同程度洪水,有效處置了黃河干流瑪爾擋水電站上游圍堰、樂都縣中壩水庫、瑪多黃河源電站、那棱格勒河東西臺吉乃爾湖等險情,取得防洪搶險救災的新勝利,確保了江河安瀾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做好水利工作至關重要。全省水利人要牢牢貫穿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治水、興水重要論述精神這條主線,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總基調和省委“一優兩高”戰略部署,瞄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大目標,砥礪奮進,銳意創新,推動水利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績,不斷推進水利綠色、高質量發展。
要打好節約用水、河湖管理、水生態環境保護、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和運行管護、水利脫貧等攻堅戰。要在工程建設管理水平、依法治水管水、水利信息化建設、行業基礎支撐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管理和監管水平。要守住水利工程安全、水旱災害防御底線,全面梳理排查影響水利行業發展的隱患,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要統籌推進水利“放管服”改革、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及其他領域改革,為補短板、強監管提供強大推動力。
要堅持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為引領,做好“十四五”水利改革發展謀篇布局文章。要搶抓中央補短板建設機遇,力爭將引黃濟寧、“三灘”引水生態綜合治理一期、柴達木水資源配置一期、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蓄集峽水利樞紐供水、香日德水庫及灌區等工程納入國家補短板重大項目。搶抓國家編制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機遇,力爭將大江大河治理、中小河流及重點山洪溝治理、城鎮防洪、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納入全國水利發展大局,積極爭取中央水利投資,促進水利防災減災工程提檔升級。加快推進引大濟湟西干渠、北干渠二期及蓄集峽、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等重大工程建設,爭取引黃濟寧工程年內開工建設。要加大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東部黃土丘陵區水土保持防治力度,強化監督管理、監測評價。持續推進河湖水系連通項目建設,總結推廣西寧、海北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經驗,推進美麗河湖美麗鄉村建設。
實干擔當謀新篇,砥礪奮進譜華章。全省水利人將不斷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水利發展獲得感,為“綠水青山”夯實基礎,也為“一江清水向東流”美麗中國夢貢獻新的青海水利力量。
打好水利扶貧攻堅“硬仗”
堅持水利扶貧焦點不散、靶心不變。堅決貫徹落實脫貧攻堅政策,把水利扶貧作為一場輸不起、沒退路的“硬仗”,我省進一步加強水利行業監管,以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為重點,統籌農田水利、防洪抗旱減災、水源開發利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等,扎實推進水利扶貧各項工作。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水利扶貧取得了一定成效,農牧區84.3萬人飲水安全水平得到鞏固提升,全省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和水質達標率分別達到74.6%、61.1%、86.6%和66.3%。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2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0.7平方公里,重點水源建設加快推進,中小河流治理等災后水利薄弱環節項目加快建設,因水致貧的突出水利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貧困地區水利保障能力得到較大提升。(談林明)
“水利科技”成果豐碩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2018年,我省開展重點領域的水利科技研究,支撐了全省生態水利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年水利科技投入3794萬元,爭取2019年科研經費5076萬元,在全國各水利科研院所中排在了前列。
為配合三江源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二期工程,青海省水科院承擔了三江源二期工程科研與推廣項目《三江源區“四水”轉化關系及生態需水研究》,其成果將為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和水資源保護提供技術支持。
申請了我省2019年重大科技專項《柴達木盆地水循環過程高效利用與生態保護技術研究與示范》,為柴達木盆地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和青藏高原重要生態屏障,協調好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高效利用的矛盾奠定了基礎。
推廣轉化科技成果,助力全省水利發展。2018年對取得的《基于物聯網的農業灌溉智能控制技術示范》《精細化灌溉與水權轉換技術研究》成果和河(湖)長制智能化信息化平臺和農業水資源信息監管平臺2個著作權,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河(湖)長制建設、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以及格爾木市、德令哈市水權確權等工作中得到良好的推廣應用。
2018年,青海省水資源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評為優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實施完成了《青海省生態用水態勢及可持續評價研究》《高效設施農業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機理研究》等多項水利基礎和公益性研究課題,取得了大量的基礎理論成果和數據,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決策和重大工程規劃設計建設提供了基礎參數和依據。
同時,青海省灌溉試驗中心站開展了枸杞、藜麥、春小麥、西紅柿、馬鈴薯等農經作物需水量、需水規律及灌溉制度試驗,實施了灌溉試驗成果的示范推廣工作以及我省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的測算工作,為全省農業用水定額的制定和最嚴格水資源“三條紅線”的考核,提供了理論依據。(談林明)
江河安瀾水韻華章
2018年,青?!敖影矠?,水韻華章”。
一年來,我省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按照水利部要求,認真落實省委生態保護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戰略部署,以實現水利綠色發展為主線,全面推進新時期水利工作,青?!八墓适隆睍鴮懥诵碌钠?,“亮點”鮮明。
亮點一科學防御守護江河安瀾
針對全省降水偏多、極端天氣頻發、多地日降水量突破歷史同期極值的嚴峻形勢,全省防汛工作早謀劃、早安排,科學防御,合力減災,實現了安全度汛,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盡最大努力守護了江河安瀾。
去年汛期,全省發布預警400余次,發布預警短信6700余條,轉移人口4621人,有效減少了人員傷亡,科學應對了險情。
作為黃河第一壩的龍羊峽水電站水庫在防汛抗旱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也經受了嚴峻考驗。超前研判,科學調度,水庫首次成功蓄水至2600米設計水位,蓄水247億立方米。這是龍羊峽水電站自首臺機組投產發電31年來首次達到正常蓄水位,水庫大壩主要運行參數正常,庫區及大壩運行安全,這將有效提高水電站的發電效益和流域水資源保障率。這也是科學防御、守護江河安瀾取得的重要成果。
亮點二 重大水利工程呈現“新格局”
“水韻華章”,重大水利工程是基礎支撐。2018年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呈現新格局。我省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總投資達210億元。黃河干流防洪工程、引大濟湟調水總干渠等項目建成投運,引大濟湟北干渠、蓄積峽水利樞紐、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全面提速建設。
同時,引黃濟寧工程、“三灘”引水生態治理工程、香日德水庫及灌區等一批新項目應運而生,加快工程前期步伐。其中“引黃濟寧”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性工程,是全省人民的所期所盼,對落實空間均衡要求,優化配置水資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保護修復河湟地區生態和文化,保障蘭西城市規劃落地落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這些重大水利工程科學、超前規劃,分布我省東西南北,“補短板、利長遠、強監管”,擔當“大任”,將進一步加強水系連通,贏得空間均衡,為打破水資源分布不均的“瓶頸”,為綠色發展創造條件。
亮點三 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
2018年,我省進一步強化措施,推動河長制不斷深化、實化,實現從“有名”向“有實”轉變。
“有名”方面,全省河長制體系全面建立,共設立河長5925名,管護員9900名。從省級到縣級基本形成了黨政負責、水利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坝袑崱狈矫?,我省以貫徹落實水利部調動推進會精神及“清四亂”專項行動要求為重點,強化督導檢查,全力推動問題解決。5位省級河長累計巡河38人次。分別向有關市州級河長“一對一”簽發督辦通知,一些河湖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一年來,全省市州、縣、鄉、村各級河長累計巡河16萬人次,有效推動了河道非法采砂、入河排污口整治及河湖“清四亂”整治等專項行動的落實落地。群眾看到了政府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的措施和決心,一些河湖初步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景象。河湖長制已成為我省綠色發展的“金鑰匙”。
亮點四 水土保持生態治理“提檔升級”
目前,我省構建水保和生態修復“大格局”已經形成。統籌推進東部黃土高原區、三江源地區、環青海湖地區、祁連山水源涵養區和柴達木盆地五大生態功能區生態建設。
2018年,特別在水土流失嚴重的湟水流域,堅持水土流失治理與造林綠化、改善人居環境結合起來,統籌整合水土保持、綠化、生態保護、財政支農等資金,啟動實施了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大規模開展造林綠化,湟水百萬畝規?;謭鼋ㄔO納入首批國家試點。
全省持續推進西寧、海東、海南、黃南和海北等5個市(州)14個深度貧困縣的重點水土保持項目。水土保持重點項目的實施有效改善了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為田園秀美、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2018年,省委提出“一優兩高”戰略部署,深入實施“五四戰略”,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之路,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意味著青海的綠色發展再次提檔升級,水土保持生態治理重要性更加顯現。
亮點五 “水利訂單”人才培養特色鮮明
針對青海藏區水利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的實際,水利部支持我省和有關院校合作,先后在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州探索“訂單式”水利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2018年,黃南藏族自治州政府與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培養協議,成為我省第三個引進訂單培養模式的藏族自治州。從2016年至2018年已有玉樹、果洛、黃南三州118名學子遠赴楊凌攻讀水利專業。這些訂單培養的水利專業人才今后將“逐夢”高原,為三江之源水利改革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訂單培養模式突出民族化、本土化和專業化導向,有效破解了基層水利技術人才長期引不進、留不住的難題,探索了人才開發培養的新模式、新機制,有利于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團結穩定和水利事業發展,這一做法意義深遠